“反切”的创始人是谁 (反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)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“反切”的创始人是谁,以及反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反切是我国古代什么修辞手法?

反切是古人在“直音”、“读若”之后创制的一种注音方法,又称“反”、“切”、“翻”、“反语”等。反切的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,切上字取声母,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。[1]

中文名

反切

别称

反语等

类型

注音方法

应用场合

汉语拼音中

发展过程

起源

反切最早在汉朝称为反语。反切汉代已经发展成熟并非魏晋时期受到外来佛教影响,梵语只是字母并无反切之功能,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音辞篇》云:“孙叔然创尔雅音义,是汉末人独知反语,至于魏世,此事大行。”(孙炎,字叔然,名炎)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也说:“孙炎始为反语,魏朝以降渐繁。”事实上,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,如东汉服虔注《汉书》“惴,音章瑞反”。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,并编成了《尔雅音义》。以上文章明确表示了反切是汉朝时期产生的。

隋唐的反切是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基本资料,是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之一。

据历史学家范文澜研究,音韵学开始于东汉末年,当时某些儒生受梵文拼音字理的启示,创反切法来注字音。孙炎作《尔雅音义》,用反切注音,一般认为孙炎是反切的创始人。

唐代时,僧人守温取汉字为三十声母,宋人又补充为三十六字母,以韵书的韵母字作为韵母。反切法益为精密,成为最通行的注音法。

间谍活动中的反切密码是谁发明?

反切密码是明代名将戚继光所发明创制。它是用古代反切的注音方法来编制密码。反切注音方法为: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音。即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和反切下字的韵母及声调,切出所需注释字的字音。譬如要注“谍”这个字音,则用“得斜”两个字来注音,即取“得”字的声母“d”;取“斜”字的韵母“ie”及“斜”宇的声调,拼切成dié音,就是“谍”的字音。

反切密码法利用反切的原理编了两首歌:柳边求气低,波他争日时。莺蒙语出喜,打掌与君知。

用这首歌的前十五个字作为不同声母的代表字。即柳字代表“1”;边字代表“b”,以下依次类推(注意:古字的读音有些与现代汉语读音不同)。

另一首歌是:春花香,秋山开,嘉宾欢歌须金杯,孤灯光辉烧银缸。之东郊,过西桥,鸡声催初天,奇梅歪遮沟。

用这首歌的三十六个字作为不同韵母的代表字(注意:其中的金与宾、梅与杯、遮与奇的韵母相同,实际上只有三十三个不同韵母的代表字)。

然后将十五个声母代表字和三十六个韵母代表字按次编上号码,再将当时字音的八个声调也按顺序编上号码。这就形成了传递情报的反切密码,可以用此注出任何字的读音。戚继光由此还编了一本《八音字义便览》来作为教材,进行专门训练。

譬如要传递“已潜入”这一情报,根据歌词,“已”的声母与“莺”同,编码为“十一”;韵母与“西”同,编码为“二十五”;声调是上声,编码是“三”,“已”字的反切密码就是:11·25·3。用书写数字或用拍掌次数即可知道。同样,“潜”的声母与“求”同,编码是“三”;韵母与“天”同,编码是“三十一”;声调是阳平,编码是“二”。又如“入”的声母与“日”同,编码是“九”;韵母与“孤”同,编码是“十四”,声调是入声,编码是“四”。这样,“已潜入”的反切密码就是11·25·3———3·31·2———9·14·4。这种反切密码与现代的电讯密码基本一致。如果再使用方言进行编码,则根本就无法对其进行破译。

反切是我国古代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发明于何时

据历史学家范文澜研究,音韵学开始于东汉末年,当时某些儒生受梵文拼音字理的启示,创反切法来注字音.孙炎作《尔雅音义》,用反切注音,一般认孙炎为反切的创始人。《中国通史简编》修订本第三编第一章(人民出版社1965年11月版) 。

“反切”的创始人是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反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、“反切”的创始人是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

展开全文